发布时间:2011-10-05 阅览数:2779
新华社山西平遥9月24日电题:百年中国女性的光影流转
新华社记者王宁、张春晓
今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策展人王秋杭以“收藏女性”为题,展出百幅中国晚清及民国时期女性老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别具一格,吸引众多参观者。
昔日影像
王秋杭收藏的女性古典照片,没有女名人,也没有女影星、女歌星,而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不曾被关注的女性照片。
百幅照片选自1860年至1949年。期间,摄影技术刚进入中国,民众对照相非常惧怕,“以为是把魂摄了进去,所以怕照相,担心会折寿。从最初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她们几乎没有笑脸、表情僵硬。”
渐渐地,民众消除了对摄影的恐惧,去“王开照相馆”来一张“合家欢”,成了上海滩的时尚。
“你看她们的笑貌、眼神、服饰、做派多么民国。”王秋杭对这100幅照片爱不释手,“民国时期新女性很有魅力,在她们身上既保持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文静温雅,又体现出西方女性的浪漫和新潮。她们是一群在顽固封建礼教和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磨和,以及反复熔炼中形成的女性。”
裹小脚、梳刘海、穿旗袍,再到骑“铁马”…… 王秋杭说,“从中可以看到华夏女儿从封建走向文明的足迹,那是何等沉重,何等艰难,与别国女人何等不同。”
“1930年,中国最早的摄影家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王秋杭说,“从此,中国女性开始拿起相机,而不再是被动的拍摄对象。”
有所作为
“我为出生在这个时代,感到幸运,只要用心,你想做事就能有所作为。”青年摄影家、策展人郭宬女士2005年起从事摄影创作,短短几年就取得不小的成绩。
2005年,大病初愈的郭宬躺在病床上思考:“我得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从此,她背起相机走南闯北,“摄影是我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
“摄影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作品优秀,都能得到大家的推崇和认同。”郭宬说,“女摄影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以及捕捉力和表现力。”
在2011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在山西平遥成立了创作基地。很快,中国最古老的银行、中国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汉族传统城镇,一一进入女摄影家的取景框。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希望从2011年起,每年都能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不断丰富自己,并丰富大展。”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吕静波说,“目前,中国从县、市、省到国家层面都有女摄影家协会等社团组织。”
从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曾举办《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外外交官看世界》等大型摄影展览,山东省乳山市、江苏南通狼山、河南周口太昊陵、云南寻甸天湖岛和山西平遥相继成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
“如今,中国女摄影家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3名中国女摄影家当选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就是明证。”吕静波说。
大舞台
“此次有4幅观念摄影作品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跟男性前卫的摄影观念相比,女性的拍摄通常侧重现实表达。”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赵艾琪和池丽菲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几天,两位姑娘一直在古城摄影展区流连。“好作品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赵艾琪说。
“对摄影专业而言,青年人要想有建树,除了悟性和勤奋,交流和学习必不可少。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大舞台。”郭宬说。
“百年之间,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女平等,早已成为社会共识。”郭宬说,“一方面,中国社会顺应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中国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据记者了解,这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女摄影家、女策展人,以及她们带来的参展作品,占了总数的二成以上。
“每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都会为女摄影家提供独立展区,一旦条件成熟,大展将组织策展人为女摄影家单独办展,向她们致敬,向中国女性致敬。”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说。(新华社专稿)
图为摄影师、策展人郭宬(左)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