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影像市场:仍是价格洼地 升值空间大(转载)
发布时间:2009-03-18 阅览数:3301
“我认为中国的影像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多金融危机的影响,把这些很有历史价值的相片推向市场还是值得鼓励的……”从2008华辰影像秋拍现场离开的新加坡著名摄影师蔡斯民先生如是说。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前弱后衰,尽管业界各种声音大不相同,但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冲击。或许越是在动荡的环境中,人们看待艺术品市场的种种现象才越明晰。影像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独 具特色,亦存在颇多争议,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它将会如何发展、以怎样的形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收集了各方的观点,并走访了华辰影像部经理李欣女士。
影像遭金融风暴袭击
从相关拍卖数据资料上看,2007年是影像艺术拍卖比较风光的一年,中国嘉德主打观念摄影,许多当代艺术家如洪磊、张洹、王庆松等的作品都取得了理想的价位。北京华辰还是继续关注包括当代影像、记录影像、古董老照片内的所有影像门类的路线,表现依然平稳。北京诚轩则在兼顾观念摄影的同时,积极挖掘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几大拍卖公司在影像专场中,都取得较优的成绩,嘉德春拍影像成交633万元,秋拍则为527万元,北京诚轩春拍成交304万元,秋拍为294万元;北京华辰春拍成交349万元,秋拍为218万元。影像艺术除了在拍卖市场上风声水起外,在一级市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批经营影像的画廊应运而生,但是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画廊还没有达到满足市场发展的程度。
中国摄影市场在2008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动荡下就迅速遭遇挤压,北京诚轩在2008年春季拍卖的摄影专场只有28件作品,总成交额仅67万元。面对市场的变化,北京诚轩在今年秋拍中进行了调整,撤销了摄影专场的拍卖。而2008年春拍“中国影像艺术”取得629万成绩的中国嘉德,同样也在秋拍秋季大拍也取消了摄影专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诸多拍卖公司改变策略,只剩华辰拍卖仍在坚持摄影拍卖。
华辰秋季拍卖的影像专场依然坚持包括当代影像、记录影像、古董老照片、底片、摄影图书在内的所有影像门类,全场推出97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拍出53件,成交率为55%,成交总额为185.696万元,相较其今年春天的影像拍卖有所缩水,仍有值得回味的作品出现,光华照相馆的《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典礼》,在这次秋拍中拍出了12.32万元,位居全场第二;《梅兰芳·天女散花》也拍出了8万元的高价;岛崎役治1920年作的《亚东印画辑》五册(719张张选6)则拍出了11.2万元,平均每张150元,大大提升了《亚东印画辑》的市场价格。对此,李欣表示,拍卖的结果在她的预期内,在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市场状况,她比较满意。
当下中国影像市场特点
1.市场较为浮躁 投机重于投资
笔者以为,包括影像在内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仍不成熟。人们普遍没有认清艺术品市场区别于股市房市的差异性,把艺术品作为以一个可以快速升值变现的“提款机”,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艺术品价值和成体系收藏艺术品的藏家群体不多,更多的是浮躁的心理和投机心态。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我国艺术品市场上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炒作热点”,某一个门类的藏品今天很火很疯狂买进,一旦市场有风水草动,收藏者们就急于卖出,并寻找下一个门类。关于这一点,李欣也深有感触:“华辰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把影像作为一个事业去研究、开发,进而推广。这几年通过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努力,也取得相对优异的成绩。2007年开始,影像市场全面升温,一部分将利益作为最大追逐点的投机者,觉得影像市场‘有利可图’,蜂拥而至,转过一圈才发现,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易,于是又马上退出影像市场。这些现象都是市场还不成熟的体现,在艺术市场发展初期还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完善,这类盲目投机者会越来越少。”
2.批评家、学术支持、收藏家都不成熟
“影像在全球发展最成熟、市场最好的是纽约,我们现在几乎称纽约是全球影像市场的中心,我们通过考量纽约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组构中国的影像收藏和拍卖市场。佳士得与苏富比两大国际拍卖公司都在做影像,还有两家在全球做影像非常专业的拍卖公司,一家philips。,另一家仍是swann拍卖。这些国外的影像拍卖,是建立在已经发展了近30年的成熟市场上,无论是摄影师、学术支持或收藏机构都相对完善,这些对于影像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在问及国际影像市场情况时,李欣如是说。
在当今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中,很多人仍在讨论,影像品的可复制性与艺术性,这是因为收藏界对影像艺术知识的储备比较欠缺,同时影像作品相的学术支持、批评家也是稀缺的——专业从业人员都这么稀缺,收藏家更看不清懂当代摄影作品,尤其是观念摄影的意境了。
3.老照片与纪实摄影是中坚
“华辰作为第一个把影像独立地艺术门类的拍卖公司,做到现在已具备这样一种责任感——把影像艺术、影像文化、影像市场推进到一个正常有序的轨道上来。外界对华辰一直有一个误解,即华辰是只做老照片或纪实类的作品,其实并非如此。华辰坚持开拓老照片与纪实照片的领域,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学术能力,并且能够说服藏家、博物馆来收藏这些影像。但是华辰做所有影像种类,包括当代影像、古董老照片、底片、摄影图书在内的所有影像门类。华辰处在市场最前言,我们了解国内藏家对当代影像的态度,当下的市场鱼龙混珠、观念重复、学术评论似是而非,让我们的买家去解读当代艺术的观念摄影很困难,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买家而言,看不懂的东西就不会去买。与此同时,有些年轻的摄影艺术家刻意模仿,讨巧市场。这些情况都是不正常的,我们目前的市场还有待于培养,为了平衡整个市场,我们会根据藏家的当下需求确定我们的方向。”华辰的李欣介绍说。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历史底蕴浓厚的老照片,市场价格涨幅惊人,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两张上海外滩景色的全景照片估价1000元,最终以14.85 万元成交,引发各界关注;2004年华辰秋拍会上,郎静山的两幅作品《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疏林峦影》分别以4.4万元和2.2万元顺利成交,开创了中国拍卖艺术老照片的先河;2006中国书店秋季大拍一本估价2万元的美国舰队1908年访问厦门的照片册,成交价达到了近20万元……
老照片及纪实照片缘何受追捧?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年代的久远、优秀的题材、保存的稀缺、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些特点让老照片和纪实照片广受追捧。事实上,大量抄袭模仿的当代摄影作品在整体金融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已露出疲态,跟风炒作的热钱大规模撤退,而优秀的纪实照片和老照片在市场上仍然颇受关注。
影像市场未来趋势
1.多方推动提升影像市场
根据艺术品知名网站art pirce的分析指出:从199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泡沫以来,截止到2008年春,影像市场的成交额上涨了131%,成为所有艺术品种类别中上涨最快的。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涨幅55%、排名第二的雕塑板块,摄影收藏和摄影市场开始成为人们热门的话题,许多人觉得摄影艺术将成为人类未来的主流艺术门类。
董梦阳在“2008艺术北京”上大力推动影像市场,无独有偶,在上海2008当代艺术展上,影像也被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进行讨论。同样还是在2008年,中外六家博物馆通过内地拍卖市场来收影像作品,这非常难得,让我们都看到影像市场的未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李欣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从今年开始我就非常非常坚信影像艺术市场将越来越好。今年华辰秋拍,我们将影像的门类细划,梳理市场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像市场自身也开始形成分类,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关注影像艺术,开始成体系的进行收藏影像艺术品了。”
2.价格洼地 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对于影像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其没有泡沫的价位上,众多学者纷纷表示,历史老照片包括艺术老照片的价值还处在一个低价位,以华辰近年来的拍卖行情看,2008秋拍中,秋拍中那件光华照相馆的《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典礼》,其摄影技术和视觉的表现能力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还留下极丰富的史料价值,仅以12万成交,这种价位与世界顶级照片价格相比,相差百倍,升值空间非常大。
3.市场和买家越来越成熟
“很多的买家,他们最初不懂,从来没想过照片可以当艺术品。当他开始有了‘相片艺术品’这个概念之后,就开始慢慢收藏、并且也有人开始有系统地收藏了。我想,在市场初期的时候和市场开始火爆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投机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浪淘沙,投机者会慢慢被淘下去,优秀的作品会找到应有的市场定位,对此,我信心十足”,李欣介绍说。
结语: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影像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和市场上获得了空前发展,不仅在各国主流艺术博物馆有各种摄影艺术的展览,影像作品也以重要身份出现在许多国际博览会上。从国内十年间的影像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作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在一路飙升。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影像市场不断的成熟,通过无数摄影人的不断推进、市场自身的不断成熟,影像艺术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会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摄影师和优秀的影像作品亦会在市场中获得与自身艺术高度相匹配的价位。
华辰2008秋拍影像专场成交价前10名
1 32 托马斯·查尔德 圆明园西洋楼残迹(11张) 246,400
2 21 光华照相馆 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盥礼 1 23,200
3 10 岛崎役治 《亚东印画辑》五册(719张) 112,000
4 41 佚名 上海外滩全景 112,000
5 61 佚名 四月影会集锦(100张) 112,000
6 38 佚名 英国驻华记者私人相册四本(637张) 95,200
7 11 源记摄影梅兰芳《天女散花》戏妆照 89,600
8 44 佚名 孙中山肖像 89,600
9 2 佚名 上海、南京日照(10}张) 56,000
10 31 托马斯·查尔德 北京日影(6张) 56,000
(出处:中国摄影家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