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13 阅览数:4560
8月11日晚,大理阑林阁酒店,“看法国”影展的策展人及部分摄影师与本网记者就影像的多元化表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其间,法国男人特有的幽默与好动,法国女人独有的优雅气质,让我印象深刻。
以下为对话记录
中摄协网:您好,记得前年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项目在中国进行了青年摄影师的招募,今年是否还有这个意向呢?
heidi erdmann(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项目负责人):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考虑继续这个项目。但目前还不确定。
中摄协网: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对青年摄影师作品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heidi erdmann:我在看青年摄影师作品的时候,更重视作品是否能讲述一个故事,希望摄影师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富有心意,有责任感。但更多时候,一组作品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摄影师的全部理念和想法,和摄影师之间进一步的沟通时非常重要的。
中摄协网:这次大理国际影会“看法国”影展给中国的观众带来了摄影师作品,从内容上、记录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的,请问您是否已经看过了今年中国摄影师在大理展出的照片?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青年摄影师?
heidi erdmann:是的,今年我们带到大理的作品内容、形式非常多样,比如戴安娜(dianna lui)经过长途旅行拍摄的一系列照片,表达了一种自我认识,寻根的过程。而樊尚·斯托克(vincent stoker)的作品则给人一种不可视感。马米纪由西(mami kiyoshi)作为则通过一些个体的故事来还原这个社会,并且这个项目还在继续中。萨沙(sacha)带来的则是一组时装创意照片,她总是知道怎样去创造美丽。
heidi erdmann:这届大理国际影会,由于这几天忙着布展,还没有太多机会认真去欣赏更多中国摄影师的作品。说到青年摄影师的作品,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青年摄影师魏壁的作品,从他的影像中我能读懂一些故事。还有个青年摄影师用声音加影像的方式去表达记录,这种形式我很关注。
中摄协网:谈到用声音加影像的方式,不得不提到多媒体摄影这种记录形式,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形式的?喜欢吗?
heidi erdmann:用多媒体摄影形式表现纪实摄影的内容比较合拍,也是发展的趋势所在。虽然摄影师不必完全掌握制作过程,但应该对音乐、影像的排列,影片整体形式有自己的把握和掌控。
中摄协网:但这次“看法国”影展并没有展出多媒体摄影?
heidi erdmann:是的,这次展览我们并没有这种形式。但摄影师戴安娜(dianna lui)有过一些这样的尝试,我们可以让她来谈谈。
摄影师戴安娜(dianna lui):其实现在由于技术手段的发展,摄影师、艺术家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手段也非常多样,比如:绘画装置艺术等。而摄影师也开始尝试应用多媒体等各种摄影手段表达内心所想或者社会现象。
中摄协网:是的,更多的艺术手段用于摄影,但随之而来带来了一个新思考,那就是这还是摄影吗?
heidi erdmann:我觉得还是属于摄影的。虽然手段不同了,但其本质的视角还是摄影视角。
其他媒体:针对大家所谓的“大众”题材,您怎么看?
heidi erdmann:我觉得即使是同一个题材,也是无所谓的,并没有多差别。
其他媒体:说到同一个题材,摄影师是如何保持同一题材的新鲜度呢?
摄影师萨沙(sacha):对于我拍摄的题材——时尚摄影来说,一个模特从化妆到试拍需要很久的时间,大多数情况到了正是拍摄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我的创作激情就在于想尽办法让模特保持活力,我不断尝试各种拍摄方式和沟通办法,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新鲜度。
摄影师戴安娜(dianna lui):如何获得新鲜感是摄影师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一个摄影师应用同一表现手段、拍摄同一题材时间久了,大家会特别关注他何时去改变,去创新。但去改变、去创新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摄影师在艺术修养上不断提高,了解历史、了解时代、了解自己。需要一个量的积累。
摄影师萨沙(sacha):在日常的摄影工作中,我不去总想着创新,就像戴安娜说的那样,是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当然总结在创新中也是重要一个环节。
摄影师马米纪由西(mami kiyoshi):读懂自己、不断创作、寻找不足后,再继续创作,你可能会成功。
摄影师戴安娜(dianna lui):其实现在科技手段的发展,已经不存在技术达不到的问题,重要的是在于摄影师在创作形式上的思考。
摄影师马米纪由西(mami kiyoshi):现代表现手段的迅速发展,并不应该干扰艺术家、摄影师的创作。思考才是关键。
中摄协网:戴安娜你好,我注意到在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编辑手法上引起了我的兴趣,总是表现一棵树的影像并排两张人体影像,这样的编排有什么涵义吗?
戴安娜:虽然我在马来西亚出生,成长在法国,但是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中国人,我爸爸是福建人,妈妈是海南人。现在我也有了孩子,我希望能找到我的根,就像树一样,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根系,否则它就活不下去。你可以理解为归属感,并且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血统的归属,而是人类的归属感,我们人类的根究竟在哪里,我们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根是否丢掉了?它在哪里?我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影像提出的问题。
中摄协网:新闻纪实摄影在法国发展的状态如何?
heidi erdmann:情况有点不妙,在法国,新闻纪实摄影最大的消费都——纸媒正在消亡,而它们的出路并不多。
中摄协网:对不起,恕我直言,在这次《看法国》的展览中,我感觉有一点小遗憾,就是介绍文字太少了,尤其是对一些涵纳了摄影师个人思想、感受、感情味道特别多的影像,如果有相应的文字阐述,对于观者来说可能会更好的理解、看懂这些作品。
大家:是的。
附:法国才华基金:
“才华摄影基金” 由《photographie.com》于1998年创办,目前已成为法国年轻、有才华的摄影师通往职业道路最有活力的跳板。每个季度,《photographie.com》均会召集重量级专业评委从以下四类摄影作品中甄选新秀,包括纪实/报道摄影、肖像摄影、时尚摄影、风景/空间/建筑摄影。获奖者将借助”才华摄影基金”从同辈人中脱颖而出,迅速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
自成立以来,“才华摄影基金”已经在法国成功运作40届,共47位摄影师获得大奖和评审特别奖,1000名提名奖和优秀奖获得者在媒体呈现作品,每年收到的参赛作品平均为750份。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