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29 阅览数:4169
人员简介:
保罗-马蒂诺 (Paul Martineau): 美国盖蒂博物馆摄影部助理策展人
靳宏伟:著名旅美华裔收藏家、sipa图片社所有人
荣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立人
蔡萌: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策划人
曾璜:新华社高级编辑,华辰影像顾问
详细内容:
蔡萌:感谢保罗先生对盖蒂博物馆详细的介绍,从博物馆的藏品、展示、出版到一个具体的展览细节。听完之后,就感觉人家的藏品实在是太丰富了,以至于随便找一个小的题目就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涵盖摄影史研究的展览,这让我们看到背后是盖蒂博物馆庞大的收藏和积累。我觉得藏品是一个美术馆安身立命的根本,之前国内受关注度较高的一些影展,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只要美术馆有钱可以应接这样一个展览,难的是一个美术馆可以拿出自己的藏品展示甚至是到全国巡展交流。我们国家的美术馆还是任重而道远。
保罗-马蒂诺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收藏作品以外我们也收藏好的收藏家,有了好的摄影家和作品来源,就很容易扩大藏品的规模。之前看到过靳宏伟先生的藏品画册,非常的棒,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盖蒂博物馆也是没有收藏到的。
靳宏伟:收藏作品要有财富支持,也要有机会。比如这里有一张梅普尔索普的照片,这张是他的扛鼎之作了,全世界也只有10张,一般人是很难有机会碰到的。我是偶然的碰到一位美国的富商出手,就收下了。我现在的收藏除了摄影史的节点人物,现在也会收藏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且我会往深度去收藏,像梅普尔索普我有八十多张,莎莉曼有四十多张,卡拉汉作品有六十多张。
靳宏伟收藏梅普尔索普作品
靳宏伟收藏莎莉曼作品
蔡萌:你可以考虑建一个摄影博物馆,这样我们就能经常看到你那些经典的藏品了。
靳宏伟:其实我也有想过,起初是因为爱好做了收藏,现在有点太多了,成了麻烦了,这些藏品最后怎样处置有很多可能,说不准我就全都捐了。
保罗-马蒂诺 :美国的捐赠可以享受底税的政策,这也是摄影收藏市场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荣荣:在中国捐献不光没有抵税,还要交税,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藏家宁愿把东西捐给香港。
蔡萌:文化系统的改革才能带来收藏的变化,但初期我们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展品的展示。在《原作100》展览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观者不知该如何欣赏鉴赏这些原作,我们好像没有一个很好的视觉传统,培养出“看照片”的眼睛。
靳宏伟(左)蔡萌(右)
曾璜:这两个社会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国的社会有它自己的玩法,我们可以在这种不同的玩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盖蒂博物馆近几年举办了两个比较重要的展览,一个是《新中国摄影展》,一个是《摄影与毛笔》,为什么开始对东方的摄影感兴趣,东方的摄影在世界摄影框架上处于怎样的位置。还会继续对东方的摄影感兴趣么?
保罗-马蒂诺 :西方对于东方文化一直感兴趣,举办东方文化的展览和收藏此类的作品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解构这种文化。而且中国迅速的发展让认知中国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新中国摄影展》企图让观众透过镜头看到经济腾飞的中国真实面貌,他们都是从不断变革的现代中国社会中蜕变出来的艺术家,从他们的眼睛了解现代视角中的中国艺术与文化。近年来,盖蒂博物馆也在努力地收藏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摄影师的作品。包括此次来中国,参观了三影堂,也学到了很多。
蔡萌:作品最终的完成度要看收藏级的展示照片,而不是底片。那些作为档案的发稿的新闻照片是否会收藏?
保罗-马蒂诺 :会收集。上世纪30年代政府也在聘请摄影师来拍摄记录当时的美国。现在博物馆也在收藏关于战争、人文、或刊登在时代周刊上的纪实类的新闻照片。这些照片一般都有破损,背后有文字记录。在作品展示时,我们会把它正反面都要展示。也是有了这些作品,也正是美国摄影作品的整体呈现和表征。另外我们也会关注不同的摄影层面,譬如一些时尚摄影大师的作品,他们作品呈现的艺术性也是收藏的热点。
蔡萌:那每年大约是100副的作品,收藏费用大概是多少?
保罗-马蒂诺 :这样感谢盖蒂博物馆的创始人保罗.盖蒂先生遗留的财富支持。我们会向基金会申请一部分基金用来收藏摄影师的作品,也会和这些摄影师沟通,赠送一部分作品进来。在考虑收藏哪些摄影师的作品时,也会根据当时展览的主题来拟定。另外还有一个摄影协会组织,包括三十多位藏家、商人朋友,这个协会的基金收入也会投入到作品收藏中。所有的收藏都要有一个开始的过程。这次在中国看到那么多年轻摄影师的摄影创作,很欣慰和高兴。
蔡萌:我们对盖蒂博物馆的收藏系统和收藏标准也都有所了解,这对以后本土的摄影研究也很有助益。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是任重而道远。
曾璜:中国摄影史的脉络在不断完善中,您如何看待当代摄影的脉络?
靳宏伟:海波的作品以收藏的角度来看,足以媲美国际大师。中国的摄影师现在不能只单纯的归为东方摄影师一类,而是世界摄影师。收藏作品要有财富支持,也要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