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28 阅览数:2613
在摄影术诞生的时候,因技术所限,摄影所呈现的效果只是在黑白两色之间。那时,摄影家和摄影技术制造商们,孜孜追求的是在黑白两色之间,尽可能拓展丰富的影调。这也是在追求摄影对于现实世界纪录的完整表现,因为丰富的线性影调呈现,正好也是对一切现实细节最忠实的纪录。
这个时候,影像的黑白色调还根本谈不上美学意义的认识。塔尔伯特为了能够让照片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方便欣赏,发明了的摄影正负系统。但是这个系统式建立在纸质感光材料基础上的,纸张粗粝的材质让黑白影像本身模糊不清,所以塔尔伯特的方法在当时只能算是对社会需要的权宜之计,保证了人们在欣赏观看照片之时,不必再随着光线条件费劲地寻找最佳观看角度,而且可以大量复制。
1851年,英国人佛莱德里克·斯科特·阿彻尔(Fredrick Scott Archer 1813 - 1857)发明将硝化棉溶于碘化钾形成感光乳剂,并马上涂布在玻璃上曝光的湿法火棉胶玻璃版(Wet Plate Collodion)摄影法,可以顺利地正常观看细腻黑白影调的照片出现了。湿法摄影的发明,本来可以让摄影术产生典型性的独立的美学观,但不幸的是,在传统绘画艺术界的强烈打压下,这一重要的学术工作并未诞生。
摄影家们为了挤进有艺术沙龙的展览体制并获得社会地位,反而将黑白摄影在视觉媒介效果上那些独一无二的特征主动放弃,选择让照片的效果向传统的绘画特征靠拢。他们视摄影精细的细节再现和丰富的影调是他们进入传统艺术殿堂的障碍,不厌其烦地用黑白摄影模仿和再现绘画艺术的特征,比如绘画的朦胧感、笔触感。为此他们利用各种手工方法改变黑白照片的表征,放弃正常的影调,提高黑白反差等,并把能够成功模仿绘画的摄影称为"高艺术摄影"。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摄影相当长的时间,在摄影史中称为画意摄影时期。
黑白走向极致
让摄影形成自身美学特征的时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了。建立摄影瞬间性美学观念的主要是以法国为首的欧洲人,建立摄影细节表现力美学特征的则是以亚当斯、韦斯顿等的美国人。他们以大画幅的黑白摄影底片和精良的镜头,证明了摄影不同于其它视觉媒介的表现能力。亚当斯发明了黑白摄影的区域曝光法,将摄影的记录和还原对象的能力提升到极致。
亚当斯让彩色时代之前的黑白摄影在这一方面的可能性基本终结。从亚当斯之后,黑白摄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理念。
彩色浪潮里的黑白素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柯达公司精明的市场策略,摄影的彩色化大规模开始。这一巨大的变化,给了黑白摄影方式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从北美开始,渐渐辐射到欧洲和亚洲,黑白摄影渐渐退出大众消费领域。人们喜欢色彩艳丽的照片,更喜欢由柯达公司创立的后期加工冲印的服务体系。
唯独例外的是从二战前后形成文化的专业新闻摄影领域,比如摄影精英云集的黑星、马格南、伽马,以及稍晚的联系等图片社的记者们,他们仍然钟情于早期黑白摄影的影像风格,坚持使用黑白胶片。他们认为黑白摄影更能体现他们的专业素养,而这种素养是他们区别于一般媒体记者的精英特征。但是,晚近兴起的数码摄影和摄影器材的普及化,不断瓦解他们引以为豪的传统风格,甚至瓦解他们的业务权威地位。在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中,他们的坚守最终成了葬送图片社行业存在的原因之一。
顺序倒错的中国
作为后进的中国摄影,与以上过程的关系是有些倒错的。彩色摄影进入中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比西方的进程大约晚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结果,让中国的摄影人在不到三十年内恶补西方摄影的全进程,其中还包括彩色摄影之前的近百年的黑白历程。在十年左右的彩色普及之后,一些摄影人开始补课黑白摄影。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物质化和财富化的提高,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摄影人时尚大画幅相机摄影和相应的黑白摄影,并且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爱好。大画幅摄影和黑白摄影,在西方除了专业的广告与纯艺术领域之外,基本属于摄影院校的教育课程,而非一般摄影者的需求。
中国的这种情况明显属于例外,具有补偿性需求的性质。这也造成目前在世界上数码影像打印输出成为主流的局面下,中国反而成为世界上大画幅相机和黑白摄影材料最大消费市场的原因。(实际上,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摄影人们,曾经娴熟地掌握过黑白摄影,甚至以"黑白"命名摄影团体"上海黑白影社"。只是那时的中国摄影还处于业余级别,未能将"黑白"进行美学性质的深入思考。1937年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则彻底切断了这一可能,从此摄影成了很长时间的政治工具。)
今天的黑白
银盐黑白摄影在今天已经属于文化遗产性质的古董工艺,但作为影像文化历史的基因,它当然会永远存在下去。黑白摄影相比较今日之数码摄影,更能体现人类的手艺劳动精神,这种精神是保持人类基本活力的永恒需要。黑白摄影的真髓,是摄影者面对色彩世界用黑白灰修辞效果转译它的能力。也因此,黑白摄影保留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被人们的想象所赋予的"专业效果",而在于它内在的文化精神。
在银盐材料日益稀少的今天,"黑白"效果的呈现无疑转到了数码领域。原来充斥着药水气味的洗印暗房,也转为明室条件下的电脑屏幕操控,电脑软件的功能也替代了暗房中许多复杂的劳动。那么"黑白"的美学效果和趣味还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数码平台下的黑白效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材料和工艺全都变了。数码给了黑白摄影全新的可能性,比如数码增强了影调的可控范围,输出的打印工艺和墨水可以增加影像在色调和颗粒上微妙的情绪倾向。数码软件还可以在黑白影调基础之上进行类似于人工染色的可能,这些都会创造出更为复杂的视觉效果。
数码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的摄影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对黑白摄影更如是。但是如果只是利用数码技术重现原来银盐黑白摄影的效果,意义就不大了。比如,现在许多人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黑白效果的照片,然后直接输出,实际上并无意义。数码时代的黑白摄影,秉承的应该是原来黑白摄影的那种探索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其效果。
无论彩色、黑白,都是我们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手段和方式。从这点上说,黑白两色永远是艺术家和摄影家手中魅力无穷的创作元素。将多元的世界和丰富的色彩用黑白来阐释,是一件永远迷人的事情。
亚当斯作品
亚当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