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联系QQ

联系微信

公 众 号

新浪微博

本站快报
专访论坛 - 百家论坛
颜长江:风景与骨子里的“风花雪月”
出处: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3-08-23  阅览数:2450

 

双廊村.jpg

     时间发展到21世纪,有哪个地方,有哪个人群,还敢自称“风花雪月”?
   白族。

   2012年黄金周期间,我是在大理洱海的两岸,才体会到什么是黄金的——我以一个摄影师的眼光,确信这里有独一无二的光线效应:阳光打在海山之间的云上,有一种轻盈的炫彩,特别有晶莹玲珑之感。若打在上关大片的稻田上,山谷的金黄远比橱窗里的千足金还厚还满还亮。

   我认为这就是大理天堂的秘密。我想,这种光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尤其是与洱海有关。有这样的“光合作用”,人们才能欣赏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而白族,不只是风景上的风花雪月,更是骨子里的风花雪月。这里,从城楼到猪圈,从民房到派出所,都往往是优美的汉传传统建筑,而且,墙上的题壁大字除“风花雪月”外,往往还有蔚起人文,文献名邦……
  我有种感觉,唐宋之后,汉文化或者说中原衣冠,在大理周边的云南西北部传承。这里是文化保留地。现在,我们汉地,往往不复田园。

   以上数次实地考察的印象,在《中国白族群像》画册里得到印证或者固化:135个村落(画册选入70个)的人群肖像,明净、和善、优美、自信,确实凝结了他们的历史与现实,也固化了时光,让我们深思沉醉于一种充实的、有文化传承支撑的乡村田园生活。它是我们主流现实的另一面——或者说,反面。

   两位年轻的摄影师赵渝、乔崎,用大画幅制成了这部“心灵史”。以前安哥提倡过大合影,但我确实是第一次看到大合影也可以这样的稳重、完全、深入人心,它甚至让我联想起骆丹或庄学本的单人肖像。在群像中,村人的内心可以打量,从服饰到建筑,所有的细节充沛,可以深究。

   我不只是当它是一部民族志,或一种类型学摄影作品,我觉得还有一种当代性或“当代艺术”性。它不独立于中国主流之外(比如里面也拍摄了白族“城中村”),它也针对着主流现实发言——那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又枯燥无味的全球化现实。

   它因它之外的现实而富有自身的重量。

   作为政府支持的一个项目,做到这地步相当难得。也因为这个,这项规模巨大的工作也顺利了一些。虽然文字还偏少,但村落都在服饰、建筑、经济上各有代表性,在地理流布上也如是,于是全面可靠。从书中看到,这古大理国的子民和文化竟还流传到湖南桑植与湖北恩施。500年前是一家,异地的后人为拍照重披难得出示的白族衣冠,宣示了文化传统的力量。而其中或多或少在服饰、仪仗、模样上有变化,可以让人对比研究,想象这数百年“在路上”的故事,这一点尤其引人入胜。作者的工作,既是为白族这一群体作了影像志,也帮助了拍摄对象,通过摄影这种仪式,再次确认了自己的身份。

   最让人惊叹的是,作者在黑龙江大庆市找到了“站人”。虽然现在他们说的是东北话,身份证上写的是蒙古族,但据口传与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平定吴三桂之后发配到这里的白族“民家人”。无疑他们多少还有白族的血统。当地有这样一首神秘的民谣:“虫入凤窝飞去鸟,七人头上出棵草,大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

  噢,风,花,雪,月……

 

打 印】【关 闭】【顶 部
About us|关于本站|商业服务|广告洽淡|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商业街经中路124-136号二楼(开元广场对面)
Copyright © 2008-2024 shangtu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6-88808528   邮箱:shangtuf@163.com 
尚图坊国际摄影 版权所有 v3.19.0606 浙ICP备09002129号
特别申明:如未注明则文章来源于网络,小编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技术支持:乡巴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