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联系QQ

联系微信

公 众 号

新浪微博

本站快报
专访论坛 - 专题访谈
【释藤专访】曾翰: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
出处:浙江摄影网  发布时间:2013-09-08  阅览数:4348

 说起曾翰,估计很多人会提到他的景观摄影,2011年曾翰以一组《超真实中国》入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这与他此前拍摄的《欢乐今宵》、《东方乐园》、《世界遗迹》等专题一起,构成了一卷卷独特的视觉文本。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摄影师通过景观摄影来呈现当下社会快捷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一贯以冷静客观的拍摄和呈现,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而曾翰的作品则是其中的一种,他的影像以其敏锐的观察,为当下变迁的中国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图像,这些图像构成了他观看现实空间,理性客观地进行批判性陈述最有力的文本。

   不过这些年,曾翰除了拍照,还在做很多和摄影有关的事。在他的微博上,个人介绍一栏就写着:摄影师、策展人、真实视觉文化事业总监。笔者采访他的时候就和他谈及身份认同的关系,曾翰坦言,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和摄影相关联的,他的内心深处最喜欢的还是摄影师。从他的话里可以体会到,身份对于他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头衔,最重要的还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个八月,在杭城,曾翰受浙江省摄协的邀请,来给浙江的摄影学员上课,他的课从《摄影的个人体系与语法》出发,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摄影首先是从个体出发的,发自内心,延伸到社会和生活的空间,优秀的摄影师除了拍的好,还要形成自我的一套体系和语法,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历练和培养的,还需要自身的气质和灵气。他从国内外摄影师的例子进行梳理,观点清晰、尖锐,让在座的学员深受触动。

  在培训会期间,笔者趁机约了一个时间,和曾翰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摄影到生活、从事业到人生、曾翰对于未来的规划清晰而坚定,看的出来,他是一个十分理性而真诚的人。而对于艺术,他的追求亦是执着的,几个小时的谈话,让笔者感同身受,也受益匪浅。或许忙碌之余的曾翰,收获的不仅仅是摄影本身带来的名和利,更多的是摄影之外延伸的东西,比如对人生的各种感悟、对艺术的各种观点和体会、以及因为摄影遇见的那些人和事。

  笔者对此次的谈话做了相关的整理,供更多的人参考和体会!下面是笔者释藤和曾翰的对话!

  采访:释藤 访谈摄影师:曾翰

 

 

  ■让艺术品走进喜好性收藏的群体

  释藤:前段时间,记得你好像做过一个讲座,主题是:《人人都是收藏家》让艺术成为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品,请问当时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艺术品网络销售这个平台(浮图网)?

  曾翰:谈到“浮图网”,其实是我还没有回国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了。因为有一次在纽约的一家咖啡馆里,我和两位校友聊天,一位是我们现在的技术总监AARON,他是香港人,另一位是王博,当时我们聊到回国之后做什么这个话题。结果就聊到是否可以做一个机构的想法上去。因为我们一直特别喜欢像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这样的模式:集合了美术馆、出版、教育等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而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机构,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在中国做一个类似的机构呢!后来想想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要做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一个机构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个网站?至于这个网站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讨论了很多次。直到回国以后,我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没有放弃。

  回国以后我跟杨长虹成立了“真实视觉文化传播”,开始策划一些展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网站的想法也开始慢慢成形。因为我们发现在国内拍照拍得好的人其实挺多的,而且大家都是很努力很投入地在创作,而且很多人会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想想也蛮苦的。在我周围就有一大批这样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所以有这同样的感触。

  我在想能不能有一种办法,让这些摄影师的日常生存能够多一种渠道的支援?因为现在整个艺术市场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一下子就萎靡了,以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都是靠国外的买家,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外的买家一下子减少了,而且对当代艺术收藏的关注已经从中国转移到印度,非洲等国家,可能下一个还会转移到拉丁美洲,这从很多现象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迹象。

  释藤:这等于说让摄影师的生存更为艰难了,他们的处境也是代表了目前国内艺术家的一个现状吧?

  曾翰:是的,我觉得一个摄影师花几年的时间去创作,然后通过画廊的体系去卖作品,其实是非常艰难的,能成功的都是凤毛麟角的,于是我们在想有没有一个能保证基本生存的方法?先不要说发财,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讲,也是从我们自己的感受讲:比如说像我,我会喜欢很多摄影师的作品,我也希望拥有它,但是以我的经济实力是没有办法去买他们的作品,因为太贵了,我就觉得有时候挺遗憾的,虽然很多摄影师朋友会送他们的作品给我,但是我觉得就这样白送总是过意不去的,这毕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他们的心血,它应该是有价值的。

  所以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困境呢?后来就讨论出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通过网络来做!因为网络有几个优点,第一个,它基本上叫点对点的方式,而且群体很大,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找到那些对摄影收藏感兴趣的人,这个方法是一般的画廊做不到的,画廊只能在一个地方,能看它展览的人很少,甚至不知道,所以传播上是有问题的,网络的传播平台会更大。还有一类就是当年读书的时候是文艺青年的,念书的时候没有钱,等他们工作了之后,有了一些积蓄,比如买了房子,有了一定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的内心对艺术、对文化的东西还是有需求的,而对于这批人来说,其实他们更需要一点东西来充实自己。

  释藤:其实你是考虑到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个群体了,那些人对于精神上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

  曾翰:是的,你比如说30岁上下的人吧,一个月工资是一两万块,你要说让我去买一个几万块钱的艺术品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你让他买一件一两千块的东西是可以的,只要他喜欢就会买,这些人群是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于这个群体对这样的需求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长期以来,一是没有太多关注这个领域,不会经常去逛画廊或者看美术馆,包括工作上也没有那么多闲余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另外一个,他们其实是有这个渴求的,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个东西,因为他们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对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有些人可能是海归,曾经在海外接触过,或者是也去过国外看过一些展览,对这些东西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会有这样的需求,内心真正喜欢,我觉得这批人才是艺术收藏真正的中坚力量。

  释藤:按你这样的分析,其实这个群体还是蛮大的?

  曾翰:对,怎么说呢?在国外就有很多这种工薪阶层的收藏家,比如美国有一对老夫妇从60年代就开始收藏当时刚刚出来的新艺术家作品,他们都是非常普通的工薪阶层,在曼哈顿的一个小公寓,平时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拿来买艺术品。买了之后也不卖,很多年之后就把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捐给博物馆,对他们来说其实这个过程是非常享受的,跟他们的生活方式一样。

  释藤:看的出来他们是真正喜欢,例如举个很通俗的例子,就像我们女的喜欢买化妆品,买衣服,可能内心他真的喜欢这个东西,会不断地买,可能艺术品也是关于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曾翰:对,确实如此,他们的小公寓挂满了所有他们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每天跟这些作品一起生活,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包括日本有一个叫宫津大辅的工薪阶层收藏家,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平时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艺术品,比如最开始看中了草间弥生的一个作品,那个时候草间弥生刚刚出道,他就想方设法要去买她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也会跟艺术家有交流,慢慢地就变成了收藏家,甚至于他要建一个房子,请一些艺术家来帮他设计,把所有的藏品放在这个房子里,然后就跟他们交往,甚至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他买不起,那怎么办呢?有个艺术家说让我在你身上做纹身的话就可以,等于说收藏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刻在身体上,就不用钱给。特别有意思,他整个人生完全变得很神奇,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

  释藤:其实收藏也是一个提炼自我的过程,精神上得到升华了,你的生活理念也会慢慢改变!

  曾翰:是的,其实在中国,我们一谈到收藏,大家的概念里面收藏是为了以后升值,为了赚钱,它就变成一种投资。当艺术品变成投资的时候已经转化了,转化成了商业价值、商品价值,艺术价值其实无关重要了,没有什么意思了。那么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回到喜好性收藏这方面,你的生活理念,你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会是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因为我本身是摄影师出身,摄影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更容易接受,它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可复制性的,可复制性意味着可以让更多的人拥有,这是别的艺术品没有的特性,既然是这样,何不尝试用这样的模式去做。

 ■可以把整个艺术变成你的生活

  释藤:不过大多数的藏家都是希望通过画廊进行收藏和交易,而在我们摄影师的观念里面,他觉得我的作品应该交给画廊来代理,像你这样的网站通过网络进行交易,跟现实里面还是有一些距离,那在做这个平台的时候,是不是有不少的阻力?

  曾翰:对,其实我在一年多的筹备过程中有一点百感交集,会有很多不同的反应给我,包括整个过程发生了一些事情,做这件事情是非常难的。尤其要转变一些观念也是非常难的。有一些平时都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他都很难去理解你这样的一个方式。很多人会觉得你们是为了所谓的盈利商业模式,有些人说你们是跟画廊抢蛋糕。会有质疑,会有不理解。我觉得一谈到利益也是不可避免的,其实这个是我本人特别不愿意碰的东西。

  释藤:但是你做这种机构的话涉及到利益,没有一点点可能的话也是不行的,毕竟对你个人而言也要生存,那这个平台都涉及哪些关系呢?

  曾翰:我一开始的设想,只是提出一种模式,比如我们的摄影师,我们中间这个平台机构,然后是收藏家,其他还有一些,包括媒体,只有大家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你才可能把这个事情推起来,单靠我们单方面在努力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摄影师非常支持我们,他们也很理解这种做法,其实所谓的百感交集,是有些人作品非常好,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办法去扭转这样的观念,这也没有办法,因为整个市场的规则就已经“订立”了,你要打破游戏规则是非常难的。

  释藤:这本身也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吧?

  曾翰:是的,其实这样的现象也是给我们的一个反馈,我们觉得只有把自己做得更专业,才能让人家信服,只有把自己慢慢做好了之后,很多人才会认同你,这种模式才会扩散开。我们的网站这两个月都是在测试,还没有正式对外地大力推广,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已经慢慢得到一点印证,好东西做得专业,大家也会认可的。其实我们比较注重细节的东西,比如我们一个包装箱就要做得非常专业,所以大家拿到这个纸盒的时候,起码他不会感觉就是拿到一个随便的快递。

  释藤:其实口碑很重要,你得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观念,现在是市场经济,但是更考验专业性和持久力。

  曾翰:对,很多人看到包装纸盒可以感受到,比如我们包装的透明胶带印着我们的网站,包括收藏卡怎么设计都有讲究,包括收藏作品本身的制作,我们完全按照博物馆级的制作来做的。方方面面,各种细节我们都是非常注重的,我们有些小尺寸的作品卖得非常便宜,其实那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主要还是想让大家进入这个领域,有这么一个习惯跟认识,因为很多人不会想到摄影作品是可以收藏的。

  释藤:这次我在大理感受很深,摄影师自己也没有想到呢,当别人说要收藏他的作品,他自己还挺惊讶的。说明这个市场的形成,还是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那对于艺术家你们还会做哪些方面的推广呢?

  曾翰:是的,所以怎么样进入就显的很重要。你弄一个照片,标好几万块钱、十几万块钱,估计很多人想都不用想,看都不会看。比如像杨延康老师就是专门挑了几张天主教的作品,有很多人特别喜欢他的东西,没有想到几百块可以买到杨老师的作品。我刚刚还收到微信,一位山东的朋友买了杨老师的作品,说挂在办公室里太满足了,我能听到这种话就很开心。

  其实我们推广艺术家的方式不仅是在网站上卖作品,我们还做他们的展览、活动,还有他们的出版物、衍生品,其实我们是在想做一种立体综合性的推广艺术家的方式。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卖多少张照片出去。这种做法才可能使摄影的价值让更多人知道,然后去喜欢它,如果仅仅在网上卖几个照片,在某一个画廊获得一个展览,这个其实很有限。我们的摄影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开放一点的。

  释藤:在互联网时代,像这种观念是不是年轻一代的人接受的快一些,资历老一些会不会很难适应呢?

  曾翰:恰恰相反,很多长辈们倒是很容易接受。比如像安哥这些人就特别支持,还有一些很年轻的也十分支持,比如像马良这么优秀的艺术家,他听到我们这样一个模式就非常喜欢。最难搞的就是中间那个阶层,他们可能刚刚开始有一点名气,但是还没有特别大的名气,他就会犹豫纠结这个事情,其实也正常,我做这个事情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作为摄影师来说最重要是拍好自己的作品,其他的事情不要想太多,你只要能保证你的生存,能继续创作下去就OK了,你不要想有一天一夜成名,或者是通过某一个很出名的画廊一夜成名,这种事情像中彩票一样很难的。

  释藤:谈到收藏,你觉得摄影作品能够如何更好地进入藏家的视线?

  曾翰:有些人的作品非常好,也不一定能成功,这种机会就像中彩票,而且有的时候你看到市场上很成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他不是一个成正比的东西。这里面有各种很复杂的因素,除了你作品的好坏以外,还有推动你作品的市场系统,还有买你作品的这些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他的目的不在于对于艺术的认可,他可能就是一种市场在运作着,这个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释藤:其实艺术家还是要拿作品本身说话,比如说杨延康的作品,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上午讲课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其实都是受到他那种情感上的感染,自然而然体会到他的作品能够打动人。像你说的,如果老一辈的摄影家能够支持这个活动,估计会做得更好,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可能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喜欢,真正喜欢他的作品,而不是要卖一万块钱、两万块钱,这不是他当初去拍东西的动力。

  曾翰:其实很严肃对待自己创作的人都应该是这样,比如说马良其实已经非常出名了,那么多粉丝,他为什么愿意做这些事情?他告诉我,有时候会在微博上收到粉丝发给他的私信:“我真的非常喜欢你的作品,但是我现在真的没有钱买,等我以后赚大钱了一定要买你的作品”,我听了之后有一点辛酸,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到好的方式让这么热爱艺术的人来拥有?所以我和马良聊起来,这次正在策划一个他的展览,我会想方设法地做到最好,包括画册,他整个作品集的设计,比如作品集分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个就是限量版的,限量300,我们会做整套,有一个手工真皮的皮箱,加一本300多页的作品集,那个作品集的封面用皮面镂空的方式,很复杂的一个工艺做出来的,里面会有一张A4大小的原作,还有玻璃瓶做的小装置,还有他的很多草图手卷,放在这样一个真皮的皮箱里面,这样的作品相当于艺术品来卖。

  释藤:用这样的方式去延伸艺术品的生命,其实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曾翰:是的,既然花不了几万块钱买他的作品,但是可以花几千块钱买这样一套东西。另外一种,像一般的学生花一百块钱买他作品设计的T恤也没有问题。或者说花几十块钱买一套他的明信片也可以,我觉得这个其实是非常多元的一种方式可以去做这个事情。

  释藤:不单单是作品本身,就像上次你和骆丹做的那个“在路上”T恤,我看微博上有人买@你了,说他自己买了这样的T恤很开心。

  曾翰:对,其实你可以把整个艺术变成你的生活,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因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本来已经够枯燥、够无趣的了,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趣一点。我觉得艺术是有这种功能,艺术不仅是高高在上的,一定要放在殿堂里面或者是说只有资本家才能拥有它,很多资本家买了之后都藏起来从来不拿出来看的。

  释藤:等于是别人也看不到,艺术品还是小众的!

  曾翰:别人看不到,他也不拿出来看,这种事情在我的观念里面,我是不欣赏这种事情的,我个人不是特别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当然以前我的作品也在画廊里卖。

  ■艺术需要有独立的表达和想法

  释藤:刚才我们聊到艺术品是跟生活本身紧密相连的观念,所以说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推广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接受。目前来说都有哪些摄影师参与了?

  曾翰:我们第一批放了30个摄影师,老中青都有,老一辈的像安哥,甚至更老的,比如我去年在大理策划过的50年代拍墨脱的冀文正老人家,他已经80岁了,也有作品放在我们网站。中间那一批,比如说马良、颜长江,包括我自己也有作品在上面,年轻一点的,有的甚至是刚刚从美院毕业的作品都有。有纪实的,也有观念的,也有比较纯粹的摄影,各种类型都有,我们考虑到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作品,第一批只是放出来尝试,慢慢会丰富起来,而且放上去的作品不会太多,每个人可能就放十张左右的作品,我们不想一下子让你觉得就是进入一个杂货市场,主要还是让人家熟悉这个模式。

  释藤:等于说每一个摄影师选几张作品放到那个平台上显示,喜欢的可以在线拍下那张,你那边制作好再寄过去?那还会有对艺术家系统的介绍么?

  曾翰:是,就像电子商务、像淘宝。我们会有很详细的指引给你,比如你注册了用户之后就点购买,进入购物车然后付款,我会详细地告诉你什么样的制作工艺,制作周期有多长,不用装裱要多长,要装裱要多长,然后怎么运输的方式。我们会把这个艺术家有关的全部资料收集到。你点到艺术家的页面里面,它就会有相关他的评论、访谈,甚至是视频的东西,纪录片都有,你可以去整体地了解这个艺术家。浮图网现在的微信公众号特别有意思,有互动的。比如你关注了以后,回复1,它就会发一串摄影师的名单给你,你再回复摄影师的名字,比如“马良”,就会弹出关于马良最近的一些展览,他的一些评论。你回复“2”就是资讯的,最新的展览信息,最新有什么展览。我们也会在微信上定期地发很多的相关文章和信息、资讯,变成一个媒体。

  释藤:等于是比较综合的一个平台,看来做的不单单是作品它还是有很多丰富的内容,例如说摄影上我想了解的知识可能在那里都能够满足。

  曾翰:是,包括什么是摄影收藏,我可能会告诉你很技术的一些知识,比如什么是收藏级和艺术微喷,用什么样的纸,用什么样的墨,怎么样弄,这个工艺怎么回事,我会有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些东西。

  释藤:等于说下面的团队比较综合,而摄影师想要的一些东西在你那里一站式可以解决了?

  曾翰:应该可以这么说,不过现在我们的团队还比较小,可能满足不了太多人的需求。目前来说还是有选择性的,我们不会一下子做很多人,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做事的原则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出来,不是忽悠。

  释藤:刚刚你说到选择性的问题,对于摄影师你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曾翰:这会根据我们所谓的产品丰富性来做选择,不同类别会挑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另外一个,还是根据作品本身的,我认为的一个艺术价值,但是这个艺术价值不是说这个作品会非常好,有些东西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可能就是一个很漂亮的作品不一定非要多么丰富的艺术价值,它还是在一定的水准线上,起码是有自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东西。

  释藤:所以说像你说的,你们想要的东西不一定很知名或者特别怎么样,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影像语言,你觉得他的作品还是有一部分受众喜欢的。

  曾翰:是,当然不可能是所有人喜欢,也不会有多么大的学术价值,有的是很有学术价值,但是有些东西是年轻人做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成长期,你不能要求他一下子就可以做到很成熟的作品,但是他也需要被大家认识和传播的方式。

  释藤:这样的一个平台,对于年轻摄影师或许蛮重要的,因为一些知名的摄影师的作品都能放在浮图网进行在线销售,他觉得自己也可以进入到你们所列的范围之内,应该是极大的信心和鼓励。所以不单单是经济上,其实应该是一种呼应的关系。

  曾翰:其实我们一直强调两个字:扎实。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不要太浮夸。现在整个社会的节奏跟风气都很浮躁、尤其做互联网的,都想一夜暴富,但是对我们来说做互联网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互联网只是我们的一个平台而已,当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这对于大家都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但是这种事不是你想就可以得到,你必须一步一步去做,就像我们当初,我刚刚回国的时候做展览的方式,我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比如大理摄影节,我们2011年去参加那一届的时候,在我当时的印象里,整个大理摄影节没有很多人是会很专业地做他的作品的制作、装裱、布展,还是纯粹的摄影节的方式。

  我觉得不管去哪里展览,都要有自己的标志,比如从作品的制作到它的装裱,然后到它整个的布展,比如大理那次,中间我们的作品出现了一点问题,但是当天就在深圳重新做了一批,直接飞机过来换掉,当时我们花了很大的成本来做这些事情,其实当时给我的展场也是非常小的,但是我尽量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面做到最好,当然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做事肯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摄影节也把“最佳策展人”颁给我了,那些参展的摄影师也在那里拿奖了,然后也有作品被收藏了。当时我们还没有做在线销售的模式。2011年我们做了这个事情,然后到2012年再去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是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包括装裱、制作、布展等方面都是很用心的。

  我觉得这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一点点去影响,并不是说一下子能改变你,我只是说把自己做好,包括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艺术微喷工作室,其实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说怎么样是一个很专业的标准,以前在中国是没有这样的标准,就是乱七八糟的,我当时制作自己作品的时候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打 印】【关 闭】【顶 部
About us|关于本站|商业服务|广告洽淡|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商业街经中路124-136号二楼(开元广场对面)
Copyright © 2008-2024 shangtu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6-88808528   邮箱:shangtuf@163.com 
尚图坊国际摄影 版权所有 v3.19.0606 浙ICP备09002129号
特别申明:如未注明则文章来源于网络,小编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技术支持:乡巴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