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3-10-18 阅览数:2438
显而易见,“读图时代”的全民狂欢终结了摄影的“英雄时代”。
摄影家不再是普罗米修斯和堂吉诃德,他们只是影像汪洋中的泅渡者。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失衡,艺术边界的模糊与交融,以及错综复杂,不断超越经验与想象之外的现实,让摄影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摄影的问题,不是如何面对世界,而是如何回归自身——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既纠结在个人隐秘的内心里,更触发在生猛辛辣的现实中。我们共同拥有多少世界,也就共同拥有多少问题。然而,我们可能是在彼此不知情中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跋涉,追寻着那个可能让我们狂喜,也可能让我们沮丧的答案。答案常常出人意表,而提出的问题更加耐人寻味。刚刚落幕的TOP20全国新锐摄影大展,推出了20位目前最为活跃、最为先锋的摄影师,他们用迥异传统的新视觉,展示了一部分答案,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一部分向这个时代和自我提出的问题。
摄影曾被称为“摄魂术”,因为人们不理解,自己如何通过一架机器就到了一张纸上?只能是灵魂走失,或被捕获。现代摄影已经化身入小小的手机、轻巧的微单,人们乐于拍摄与被拍摄,全球人类一年可生产数百亿张图片。但如此海量的图片并没有充实我们的灵魂。我们用相机接住灵魂的碎片,在一个高科技的繁华世界里成为永远的异乡人。
《驿》:陈灿荣将旅途的无常设置成华丽的剧照,以表演他对孤独的玩味。一幕幕流动着暧昧、神秘与荒诞的光线里,房间里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器具都仿佛时刻准备着的失踪者,准备与相逢者错失,也准备着与自我错失。 (陈灿荣/图)
《月》:利用模型拍摄的月亮,不是天文学景观的再现,而是人与月关系的歌咏,对月寄情,自古有之,摄影以“真实”的画面将之化为与月的对视。 (李智/图)
《丢弃的灵魂》:碎片式的图像看似散乱无序,宛如随风而逝,但当代社会之种种乱象则以隐蔽的情绪打动人心,内心的惊恐不安、心乱如麻在此一一反映。 (欧阳世忠/图)
《天堂》:这组调查笔记为我们提供了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精神世界在天堂里的真实反射:人们竭尽所能想象的至美之地,不过是另一个必须充塞着金钱、美女与各种奢侈品的物质仓库,以及可以更为便捷地帮助自己倾填欲壑的偶偈神灵。现实已经足够悲催,而天堂更加乏善可陈。 (蒋昀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