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评委趋同的目光 ——参加第四届希腊四地巡回国际摄影展评选之后的感受
发布时间:2016-03-03 阅览数:8254
编者按:
2016年2月11日-2月14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应邀担任第四届希腊四地巡回展国际评委,评审过程以及和各国评委交流令其感触颇多,并做了归纳整理。现将索主席的文章转发如下,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摄影创作以及国际赛事投稿会有所帮助。
第四届希腊四地巡回国际摄影展评审现场
终评现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右一)在评审现场
当地媒体采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
经国际摄联(FIAP)、美国摄影学会(PSA)、国际摄影家联盟(GPU)等国际摄影组织联合认证的第四届希腊四地巡回国际摄影展,邀请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评委参与评选工作。历时四天的评选中,评委们通过现场座谈、个别交谈、评选实践等活动,表达了各自摄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审美理念。面对汹涌澎湃、百舸争流的世界性摄影大潮和异彩纷呈、目不暇接的影像汪洋,各国评委们表达了基本趋同的判定、取舍标准,体现了基本趋同的摄影审美理念。据此,联系到在其他国际摄影评选中对国外评委的了解,我们可以窥望到当代世界摄影潮流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审视、校正、完善自己的摄影创作。
这方面的个人体会,我做了一些归纳,供朋友们参考。
(萨尔加多 作品)
>>>>一、纪实摄影不要陷入对猎奇和悲情的迷恋。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并不是纪实摄影新闻性根本价值的体现,新闻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表现对象的典型意义,对社会倾向揭示和表现的深度和高度。苦难、悲悯、“被残酷”,不应当是纪实摄影价值的主要方面,人们倡导的是抗争、追求、韧性、血性等正能量的道德价值。
(史密斯 作品)
>>>>二、民俗摄影要走出对蒙昧、落后的追捧。
(《涅涅茨人》萨尔加多 作品)
人类当代生活中,交通、通讯、信息交流条件的改善,使现代文明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族群;同一区域、同一族群的文明,其自身也在社会演进中不断进步。以往蒙昧、落后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交流方式,已不具有代表性,因而也是不真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俗,应当是真实的当下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反应生活的主流和主导。
(马克吕布 作品)
>>>>三、自然摄影不可片面追求偶然性。
(萨尔加多 作品)
自然风光中的风云万变、诡异奇变,野生动物的怪异姿态,不仅是难以“巧遇”、难以捕捉的,也不一定是能够反应表现对象的本质的,摄影家不应片面追求。摄影创作中对“偶然性”的仓促应对,往往也很难让摄影家运用有效的摄影技法,致使表现能力的缺陷,成为展赛竞争能力的缺陷。
(穆罕默德·卡西姆 作品)
>>>>四、人体摄影不要纠缠在“肉体”情趣之中。
(曼·雷 作品)
人体摄影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呈现“人体”艺术价——包括人体单独承载和与其他物象共同构成的艺术价值。无艺术要求,强行以人体的隐私性、唯一性吸引眼球,是生活层面的不雅情趣,与摄影艺术价值无关。
(韦斯顿 作品)
>>>>五、抽象摄影不可以“盲拍”。
(阿伯纳斯 作品)
人类生活中的抽象物象很多,展赛中这类摄影作品也很多。尽管其形态、色彩也有不凡者,但真正能够胜出的却凤毛麟角。原因在于其价值缺失——其实是意义缺失。完全“无意义、无情节、无逻辑”的抽象艺术是不存在的。现代抽象艺术鼻祖康定斯基画抽象画之前常常要打草稿,摄影家的抽象摄影怎么可以“无脑”、“无心”地盲拍!
(《原子的达利》哈尔斯曼 作品)
>>>>六、各种摄影都不要“避重就轻”,投机于形式的”空手道”。
(萨尔加多作品 作品)
组合拼接、构图形式、光影利用、动感效果、影调风格等,是很具有票房价值的表现形式。但立意、主题比它们还重要。没有后者,任何形式都没有意义。许多具有形式效应的作品,乍一看,很撩人;仔细看,无价值,很有点市场上的”假货“之嫌。作者创作的功夫,重点要用在立意确立、主题开掘上,不要避重就轻,在形式上找捷径。当然,形式并不是可以忽视。
(弗雷德里克·伊文思 作品)
(马克吕布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