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4 阅览数:4176
《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
两种学术观点碰撞
中法两大名家交锋
9月5日
藏策(中国)&安德烈·胡耶(法国)
中国本土原创理论对战西方当代理论
且看中法两国学者激烈碰撞
掀起摄影理论界前所未有的一场巅峰对谈!!!
安德烈 · 胡耶(André Rouillé,法),史学博士,巴黎第八大学艺术、美学和哲学学院教授,至今已出版八部摄影学著作,其中包括拉鲁斯出版社出版的《摄影史》(Histoire de la photographie)等。曾主编由欧洲摄影之家(La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出版的重要学术期刊《摄影研究》(LaRecherche photographique),其新著《数码摄影—新自由主义的力量》(La photo numérique. Une force néolibérale)即将问世。于2002年创办了「巴黎—艺术」网站(paris-art.com),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摄影、设计、舞蹈和书籍,作为主编,至今已为该网站撰写了近600篇论文。胡耶教授在法国及世界各地被频繁邀请举办学术讲座,范围涉及欧洲、北非、南北美洲及亚洲。
藏策,男,祖籍浙江宁波,1962年生于天津。著名文艺理论家及策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及山东工艺美院客座教授,曾任第26届国展评委,以及国内多个大型影展的评委、学委等职。参与组织策划了“隐没地”、“乾坤湾”、“华山新风景”等多个大型影像实验,并任学术主持人。创建了“超隐喻理论”与“元影像理论”,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元影像理论与元语言研究》等著作,获国家级最高个人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奖),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高学院奖”及“飞马杯优秀策展人”称号等。2015年受法国政府邀请,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做专题学术演讲,是国内首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影像理论家。
特邀翻译
张智庭,笔名,怀宇,中国南开大学法语系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特聘专家。著名学者、翻译家,学术著述及翻译作品数十部,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
安德烈·胡耶教授的《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是一本对摄影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嬗变都极具洞见的理论著作,是一部“复数的摄影”的演变史,是一部较早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阐述摄影的西方理论专著。他提出的摄影实证价值形成与衰退、当代摄影“观念”的政治性意味等重要议题,值得关心中国摄影理论和创作的读者对比思考和研究。这本书的中文版已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对于正徘徊在从文献到当代十字路口的中国摄影界来说,本书在中国大陆的面世可谓正当其时,也必将对中国的摄影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安德烈·胡耶部分观点:
1、在现实与图像之间,永远介入着一系列无止尽的其他图像,这些图像不可视却在起作用,体现为一系列的视觉秩序、图像规范和美学示意。
2、“文献摄影”建立在“其影像是现实的直接印痕”这个信仰上,而“表现摄影”则强调摄影与现实之间的不直接关系。从文献到表现,使文献的意识形态中被压抑的部分得到了肯定:摄影图像具有表现形式和风格;作者(摄影师)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人”在拍摄过程中具有对话性的影响。
3、从文献到表现的过渡,体现为摄影程序和制作的巨大变化,以及真实性机制的改变。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过渡开始于20世纪末。当文献摄影开始失去与现实的联系,因为现实对它而言已经变得太过复杂,尤其是现实本身成为怀疑的对象,我们开始失去了对世界本身的信任。最后,摄影能够从文献向表现转变,还因为从图像和实践的角度来说,最纯粹的文献其实是与表现不可分割的,哪怕后者被简化或是压抑。一言以蔽之,文献与表现之间没有本质属性上的区别,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区别。
4、摄影与其说是一个再现的机器,不如说是一个接收的机器。接收来自这个世界的所有可见不可见的能量、运动、强度和密度;并非再现现实,而是从可见中生产和复制。“并非再现可视。而是使不可视变得可视”,这才是现代艺术和文献摄影的使命。
5、摄影的关键不在于模仿自然,而在于模仿文化,模仿的第二等级。模仿模仿的图像,不再是用图像来表现存在,而是用隐迹纸本来表现图像。在艺术—摄影中,暗喻战胜了痕迹。
6、由图像—物体构成的世界远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图像—事件的世界,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通行的是另一个真实性机制,另一些图像用途,另一些技能,另一些美学实践,以及新的速度,新的疆域或物质形态。还有与时间的不同关系。
藏策先生作为中国本土的著名理论家,他创建的“元影像”(méta-image)理论,在业界极具影响力。元影像理论在继续深化西方学界现有理论问题的同时,又从东方哲学的视角,反观艺术史与摄影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重新审视与考量诸如观看与观看对象、观看与图像、摄影装置(Apparaten)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藏策部分观点:
1、元影像理论首先对“观看”本身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当下理论的大前提:即现实世界是通过观看才得以显现的,影像与观看构成的是隐喻关系,而与观看对象只是一种转喻关系(比邻关系)。换言之,摄影理论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影像与观看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观看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元影像理论对以往视觉艺术理论与摄影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颠覆,从而将视觉艺术理论与摄影理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其意义犹如从以往的“地心说”转入了全新的“日心说”。
2、神经科学理论,揭示了一个完全悖谬于经验直觉的事实:真实的世界是没有声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的,而人类乃至动物所感受和观察到的“现实”,只不过是大脑依据特定的算法,对外界输入的感官刺激所建构出来的幻觉。而且这建构出来的“幻觉”还是片面的,因为无论是作为信息接收器的眼睛,还是作为信号处理器的大脑,其信息接收能力和电化学信号算法都是有着特定的局限。“看见”只是一个二手货,是“信息抽象处理”的结果,而且“看见”还极其依赖于我们过去的记忆和认知模。
3、影像将观看带入了另一种观看。影像装置是机器眼,与观看的原理相似,只有被影像装置识别的外在世界才可能显现为影像。所以是影像装置规定了外在世界而不是外在世界规定了影像。影像装置的规定性犹如“语言”,影像则犹如“言语”,所以在摄影的世界中,世界的边界即是影像装置可能性的边界。
4、就如电脑没有软件(程序)就无法运转的道理一样,人类没有语言也同样无法持续的思考更遑论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人类而言,语言的边界即世界的边界。语言作为观看的“元代码”(metacode),同样将世界作为可以生成观看的“供给物”,纳入到了认知的程序中来,现象学称之为“意向过程”(noesis)。只不过“意向对象”(noema)并非外在于“意向过程”,而是在“意向过程”中才得以显现自身的。两者的希腊语词根“nous”,既指“心灵”又指“意识”。
5、对于影像而言,现实世界只是影像世界的“供给物”,是内在于影像世界的,也是被影像装置的程序所编码并在影像中得以显现的。在影像的世界中,影像程序的边界即世界得以显影的边界。所以,影像艺术的终极突破,即是对影像程序的突破,亦即对不可见者的探寻,而这其实意味着对影像程序自身的反观——元影像意义上的自我指涉。
6、当代艺术利用超媒介挑战了影像装置既定的可能性(边界),但同时又进入了理论(思想)的装置之中……当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洞见已退化为一种“思想装置”,并以“政治上正确”的陈词滥调为“理念”规定了边界后,当代艺术影像则面临着又一次新的突围……
活动主办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浙江摄影出版社
台州市摄影家协会
GPU China
尚图坊影像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对话嘉宾
藏策(中国)VS安德烈 · 胡耶(法国)
活动时间
2018年9月5日14:00
活动地点
尚图坊艺术空间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商业街经中路116-136号二楼开元广场对面 )
活动联系方式
电话:0576-88808528、13857691366
Q Q客服:288134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