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民,旅美摄影人,独立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和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在美国从事摄影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近20年。1991年建立stone摄影工作室,在纽约专业摄影地盘上踩了一个脚印。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之子。
背景介绍:11月12日,旅美资深摄影师石志民在丽水摄影高端论坛作题为《东灵西实——从赵羡藻作品看东西方文化影响和交融》的主题发言,介绍著名海外摄影家赵羡藻先生的摄影生涯及创作风格。作为旅美多年的海外摄影家,石志民对海内外摄影界的一些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题发言:《东灵西实——从赵羡藻作品看东西方文化影响和交融》
石志民访谈:漫谈海外摄影界
海外华人摄影圈
美国华人社区是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早期的中国城大都是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华人移民为抱团取暖而建立,很多人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美国华人社区摄影组织,受大陆和港台的影响更多,多年前在中国盛行的“沙龙摄影”,如今依然占主导地位。
一些比较成功的美国华人摄影师大多数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或来自大陆、港台的留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些人与华人社区的摄影团体干系甚少,在美国相对分散,数量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美国华裔摄影师赵羡藻是个案,他是美国主流社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华裔摄影师,作品曾在美国亚洲协会、美国碧波台博物馆和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地展出,同时与港台、中国大陆和美国华人社区的摄影师也保持良好关系。
白云山下的摄影大师
赵羡藻先生出生于广州,1952年移居美国。在国际上与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陈复礼齐名,在摄影创作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今天的中国大陆,知其名者寥寥,更不用说把他放入同类题材的中西方作品比较的视野中。
指挥 (1966) 赵羡藻 摄
刚进入摄影圈时,赵羡藻受岭南几位老摄影家的影响很深。1950年,还是中学生的赵羡藻在广州培正图书馆参观了伍千里及何信泉的摄影展览,深受感动。半个世纪后,赵先生对伍千里的《白云山下人家》和何信泉的《晨渡》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中国画意摄影盛行的年代,郎静山的作品影响了港台几代摄影人。而以陈复礼为代表的香港摄影师,在上世纪80年代将中国的画意风光摄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身居美国的赵羡藻,虽然与华人摄影师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却将自己置于尘嚣度外,他更多地坚持了摄影,而不是仿画;坚持了自然,而不是雕琢;坚持了淳朴,而不是媚俗。这一转折来自于他80年代和亚当斯的一次“偶遇”。
远浦归帆 郎静山 摄影
邂逅亚当斯
赵羡藻在回忆那段经历时说:“1968年,我投寄世界摄影沙龙展览,幸获世界十杰第二名,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幼稚病,以为自己的影技已臻佳境,自我满足。”直到80年代初,“偶尔进入加州的幽心美地国家公园游览,并参观亚当斯画廊,展示的照片都是亚当斯拍摄的,使我大开眼界,发觉他的作品不单是色调丰富,而且线条、形与点滴的表现也很明确,真是一代宗师!以‘沙龙十杰’的我来衡量自己,犹似初小程度,根本尚未进入初小之门。”
亚当斯的作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主张“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西方艺术理念。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亚当斯的作品强调客观、真实、细节,提倡以“纯摄影”的方式将自然客观地表现出来。
亚当斯 摄
月伴半穹丘,幽心美地国家公园(1960) 亚当斯 摄
亚当斯的作品有着西方的传统--以人为中心,表现得比较宏伟壮丽
赵羡藻从亚当斯的作品中开阔了视野,从亚当斯宣扬的纯摄影中得到启示。所以他的后期作品少了几分“画意”,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甜美”,多了几分雄壮。但赵羡藻不是盲目追随和模仿,他在学习亚当斯拍摄方式的同时,仍然保持了东方艺术家的特色。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浑厚、壮丽,充满了韵律感,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壮美,也让人浮想联翩。
中国城是美国唯一成为旅游点的贫民窟
浙江摄影网:您1985年赴美留学,能否简单介绍当时的美国华人界?
石志民:我所以要在论坛中提起美国华人和华人社区的摄影组织,是因为有些人利用了对美国华人社区摄影组织的信息不对称,忽悠和误导了中国大陆摄影人。
我1985年刚到美国时,在旧金山住了一年。一位经营旅行社的美国室友在聊天时对我说:“中国城是美国唯一成为旅游点的贫民窟。”我当时很震惊,也有点气愤。但仔细一想,却不无道理。
美国华侨200-300万人,早期华人大多数都是被“卖猪仔”到美国参加“淘金热”和修铁路的。美国很多城市的中国城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华人为抱团取暖而建立的。生活在中国城中的一些老华侨,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大半生,但基本不会讲英语。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有些华人无法在中国城之外的社区中生存,因而纽约中国城的房租可以和纽约最繁华的商业区相媲美。
中国城的华人总体文化素质较低,中国城不但不像美国,最多相当于中国一个欠发达的三流小镇。20多年前中国人到那里的中餐馆吃饭,如果不会讲粤语,他们说“不讲粤语就不是唐人”,懒得搭理你。近年来,文化素质较高的台湾和大陆新移民较多,大大提升了美国华人的总体素质。
纽约摄影学会举办的国际沙龙摄影展览只是华人社区的展览,颁发的是业余摄影奖项,美国专业摄影师不会当回事
浙江摄影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家在海外举办摄影展,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石志民:近年来,一些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在海外博物馆和一流画廊举办了展览,这是中国摄影人的进步和骄傲。但也有一些人利用国内一些摄影人求胜心切的心理,利用了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设立名目繁多的奖项。这种展览和奖项对发烧友来讲或是一种鼓励和娱乐。但摄影人如果把它作为可以用来忽悠别人的资本,就是毒品。
2010年10月2日,纽约摄影协会在纽约唐人街的孔子大厦举办了第38届国际沙龙摄影大赛获奖及优秀作品展。新华网不但发了新闻稿,而且配了图片。实际上所谓的孔子大厦只是中国城中的一座居民楼,在居民楼大厅举办摄影展览是很少有美国人光顾的。展览方式是用按钉把照片钉在墙上,照片分上下两排悬挂。专业摄影师绝对不会容许自己的作品以这种方式呈现,这是对摄影师的不尊重。
纽约摄影学会是华人摄影师梁光明先生在1949年创建的。梁先生是海外华人摄影的开拓者和摄影组织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对推动海外华人摄影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对梁光明先生和拥有61年历史的纽约摄影学会发自内心地尊重。
但我不得不指出, 纽约摄影学会举办的国际沙龙摄影展览只是华人社区的展览,颁发的是业余摄影奖项,美国专业摄影师不会当回事。
没有门槛的psa,更多的是娱乐性而不是专业性和学术性
浙江摄影网:像psa这样的赛事呢?
石志民:psa的全称为the photographic society of america,即美国摄影协会。psa负责人常常是中国各类摄影节和赛事的主宾。但psa只是一个摄影发烧友组织,基本没有专业摄影师。我在1980年前后听说psa是美国最大的摄影组织,因而也曾加入过psa。
psa的入会条件十分简单,只要喜欢摄影,肯缴会费就可以。缴了会费,就跟现在实名注册成为某个摄影网的会员一样简单。因而psa可能是美国人数最多的摄影组织。但没有门槛的psa,更多的是娱乐性而不是专业性和学术性。
我无意贬低任何摄影师和摄影组织,就像不想贬低自己。任何人都有娱乐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社会尊重的权利。我之所以想说几句不希望冒犯任何人的实话,也是不希望任何人被误解。
(来源:浙江摄影网)